什么样的氛围当中长大,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

不是我们给幼年的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,而是在於能否帮助孩子培养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质。

1、父母的心平气和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养分

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就像一棵独立的树,全世界每棵树长成一样的时候,这个世界的光辉就没有了。

家庭教育既难,又不难。父母如果随着自己的情绪好坏来教育孩子的话,那么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无所依从,他搞不清楚到底想要什么,也搞不清自己怎样去迎合父母的脾气。

如果父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,在任何时候都能充满理性地跟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,那么孩子一定可以养成心平气和的情绪,这样氛围当中成长的孩子,就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困难、挫折、失败等等。

2、喜欢读书的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强

想问各位家长们几个问题:

第一个问题:请问多少家庭家裡是有书架的?

第二个问题:多少家庭书架上放满五百本书?

第三个问题:有多少家长一天看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书的习惯?

很多家庭调查显示,喜欢读书的孩子,将来克服挫折的能力会比较强很多,因为他会把从书中得到的知识变成自己内心的思想,当然,书呆子型的读书除外。

有人问,读故事和看动画片的区别在什么地方?

研究的结果表明,如果讲故事给孩子听,或是孩子自己读故事,对孩子想像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强化会比只看动画片的孩子好很多。

想告诉家长,这个过程其实是两个要素:

第一,通过锻鍊孩子的读书习惯,让孩子喜欢读书。

第二,锻鍊孩子的某种能力,而这个能力对他的一生来说都非常重要。

父母种下的种子,会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。孩子在什么样的氛围当中长大,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,这是非常关键的。

3、家长给的时间多少,决定孩子对家的感觉

事实上,孩子是父母两个人教育的结果,靠母亲一个人是完成不了这件事情的。

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,其实有意无意中已经通过自己的行为传输我们的人生价值观,孩子对父母一定是有样学样。

我们很难发现在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裡面,能够有胸怀博大的孩子,也很难在一个庸俗的家庭裡面,发现有着高雅和清纯的孩子。

我们总说为孩子花有质量的时间。

有质量的时间概念是什么?

当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,最重要的是要对孩子进行心情教育、性情教育,塑造他们健康快乐的个性、积极向上的态度、宽阔的胸怀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
让孩子在这种教育中长大,我一直认为比知识教育要重要很多。

如果把孩子的人格、个性、态度、精神、习惯、心理、能力、处世、技能培养好,即使在班裡是最後一名,我也不认为这个孩子会没出息。

诚信、诚实、负责、友好、善良这是教育孩子的核心。

很多孩子不願意参加集体活动,也不願意参加团队合作,因为他怕在团队当中被人比下去。

所以家长需要告诉孩子:你自己不要跟别人比,只要在这个活动中感到快乐就可以了。孩子从小养成凡事都要比较的心态,比到最後心裡就会失衡。

把握这些东西以後,其它东西都是生出来的树叶,树根在树枝在,成绩怎么样、上什么大学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。那么,你们怎么看呢?

用戶評論

2023/3/24 14:02: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