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到了这一年龄,母亲要学会放手,你的优雅退出,是孩子一生之幸

怀胎十月,一朝分娩。成为母亲以後,孩子就彻底成为了我们的软肋,我们忍不住小心地呵护着他们长大,不捨得他们离开自己的生活。

殊不知,从剪掉脐带的那一刻开始,孩子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於人世,孩子越长大,父母越要学会从他们的生活中得体地退出。

本文配图均源於网络,图文均无关

孩子到了这一年龄,母亲要学会放手

李玫瑾教授曾说:孩子12岁以後,父母要开始减少对孩子生活的干预,父母要学会用对待大人的方式去对待他。

十二岁是孩子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,孩子从青涩开始走向成熟,身体机能、心理发育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他们渴望变成真正的小大人,渴望摆脱那个只会依赖父母的稚嫩躯壳,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。

特别是要提醒各位母亲:你们作为孩子们接触最多人,更要学会放手,尽量把选择权交给孩子。

你的优雅退出,是孩子一生之幸

一、母亲学会放手,孩子才能成长

作为母亲,很容易为孩子们操劳过多,恨不得衣食住行全包,事无巨细地替孩子安排好人生。

从表面上看,这类母亲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,但心理学家认为,这种溺爱本质上源於母亲的自恋,在这个爱的结构中,是母亲通过把孩子当成另一个「自我」来满足。

看似无条件地给予孩子,背後是在满足「自我」的需求,而这导致的结果通常是:孩子真实的成长需求被无视、被扼杀。

在母亲一步步的无原则满足中,孩子的「自我」成长空间被压缩,慢慢变得无能又脆弱,需要依附母亲才能生存。值得一提的是: 长期处於溺爱环境中的小孩,他们其实更容易出现焦虑、抑鬱等负面情绪。

因为人都是渴望获得赞美,希望有个人的价值,母亲的大包大揽,让孩子的存在感变得过低,他们找不到自我的价值所在,无时无刻都会出现无力感。

想要挣脱父母的怀抱,却又没有真正的能力,在理想和现实的打击之下,孩子们很难有真正的成长机会,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未来难以有大成就。

另外,「保姆式」妈妈的过度关怀容易把孩子培养成「巨婴」和「妈宝男」,他们的心智难以跟上生理发育的速度,生活和事业都会受到影响。

二、母亲开始放手,孩子更加自由

很多中国小孩应该都听过一句话:「你是我生的,你就得听我的。」

这句话宛如一个魔咒,把孩子的一生都禁锢了起来,让他们活在一个名为「爱」的牢笼中,一辈子都难以获得自由。

母亲以爱为名的束缚,往往会让孩子们内心异常焦灼,个人幸福感会下降很多。

知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也说过:「没有一个灵魂,願意被别人的意志束缚,每个生命,生来要成为他自己。」

12岁是一个重要的节点,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,生理和心理都慢慢开始走向成熟,他们对自由的渴望会更加强烈。此时母亲的及时退出,能让孩子拥有更广阔的天地,自由野蛮地成长。

三、母亲太强势,孩子容易叛逆

教育专家认为,孩子六岁以下,父母的话是黄金;孩子十二岁以後,父母的话就是垃圾。

伴随着孩子的成长,他们的自我意识慢慢也会强大起来,更加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,希望个人的想法和意见能够得到支持。

如果这时候母亲依旧要干涉孩子们的生活,强势地替孩子们做选择,这往往就会导致小孩感觉到个人的权利受到侵犯,他们的自尊心也会受到挑战,进而变得叛逆起来,与母亲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。

如果细心的一点人应该就会发现,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,就像一个「炸药包」,稍微起一点火星子,都可能让他们爆炸。

养了十几年的小孩,突然间变得陌生起来,像仇人一样对你,有时候可能並非都是孩子们的错,父母不妨检讨一下是否自己过多地干涉了孩子的人生。

【最後总结】

作家龙应台说过:「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,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」

一位真正有大智慧的母亲,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退出,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,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,这样才能让小孩拥抱更美好的未来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