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子捡流浪女做妻,4年后千里寻亲却遭岳父驱赶,背后有何隐情?

2011年冬天,湖南常德市的一处郊区,天空飘洒着雪粒,愈发显得寒气彻骨。

40岁的胡长青在城里做完工后,裹紧棉服,加快了回家的脚步。

就在这时,他发现路边大树下蹲着一位蓬头垢面的女孩。

气温已至零下,女孩衣衫单薄,冻得瑟瑟发抖。她的头髮蓬乱如草,脸上更是堆了厚厚的污垢,看不清面容。

胡长青俯下身,询问女孩的来历,只见她前言不搭后语,精神仿佛受了刺激。

胡长青见状,去路边商店买了 5个面包和3瓶水,递到女孩手中。眼看天色已晚,他担心女孩遭遇不测,便想将她送到救助站去。

没想到女孩听到后,顿时抖得更厉害了,她拉住胡长青的胳膊说道: 「大哥,你别把我送到监狱里去,你带我回家吧,我愿意给你做老婆!」

胡长青看她可怜,便将她带回家中,没想到却扯出后面一系列的「麻烦事」……

捡回流浪女做老婆

要说胡长青,也是个可怜人。

在他两岁那年,父母离婚后各自离去,胡长青便跟随年迈的奶奶长大。

当时家里一度穷到没米下锅,奶奶便带着他四处乞讨, 靠着好心人的帮助,胡长青才得以长大成人。

如今奶奶早已病故,而他因为家境贫寒,一直没有娶亲。

将女孩带回家中后,他得知女孩叫 靖安义,26岁,老家在河南。

她自称是从医院跑出来的,至于其他信息,一概说不清楚。

一听说女孩来自河南,胡长青顿时心疼不已:她神志不清又孤身一人,辗转跨越三个省份来到湖南,中间得吃了多少苦!

于是胡长青便拿出为数不多的积蓄,带她去医院治疗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,靖安义的情况有所好转,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,可是每次问及她的家人,她总是情绪激动,不愿意多谈。

「大哥,你是个好人,你看你这么穷,还没有娶老婆,我跟你过吧。」靖安义再三央求胡长青把她留下。

两年后,两人便顺理成章领证结婚了。

随着女儿的出生,靖安义病情再次加重,连穿衣吃饭都需要胡长青亲自照料。

他一个大男人要寸步不离地照看病妻和幼女,无法外出打工,这无疑让原本贫寒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。

其实,靖安义身上一直带着身份证。

起初胡长青是凑不够路费带她寻亲,结婚后他又担心去河南惹上是非,寻亲一事便被搁置。

如今寻亲迫在眉睫,再不找到妻子的娘家人求助,一家三口怕是要饿死家中。

2015年,走投无路之下,胡长青求助记者,希望记者能帮妻子找回娘家人。

他盘算着,如果岳父和岳母能帮忙照看孩子,他可以举家搬到河南谋生。

就连本家亲戚也赞同胡长青的举动,因为靖安义病情稳定时喜爱读书,所以大家推断, 她一定出身书香世家,家境不错。

而记者通过求助派出所后,确认了靖安义的身份证信息。

双方约定,第二天一大早出发前往河南。

千里寻亲

认亲在即,胡长青的心也不由得激动起来。

他连夜收拾好行李,帮妻子和女儿换好干净衣服,等待出发。

临走前,他的婶婶将他叫到一旁,塞给他500元钱: 「到了岳父家里,给人家买点礼品。」

胡长青接过钱,感动地眼眶都湿润了。

婶婶对记者说道: 「这孩子从小命苦,心眼又出奇的好。我知道他身上没钱了,也算一点心意,接下来的事就拜托您了!」

在几位亲戚的目送下,胡长青抱着孩子,拉着行李箱,和妻子与记者一起,踏上前往河南的汽车。

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,一行人来到靖安义的家乡。

踏上故土的那一刻,一直胡言乱语的靖安义突然清醒起来,指着远处一所房子说道:「那里是我的家!」

可是阔别家乡4年后,迎接靖安义和胡长青的,却是亲人的冷淡。

靖安义的大嫂见到小姑子到来,她并没有上前迎接,只顾低头在破旧的院子里洗衣服。

记者问及靖安义的父母身在何处,大嫂也只是简短地说他们出门了。

而胡长青局促不安地站在一旁,脸上挂满失望的表情,小声对记者说道: 「她们家也太穷了,看着比我家还穷。」

等了几分钟后,靖安义的父亲靖顺法骑车摩托车回来了,靖安义连忙激动地叫了一声「爸爸」,可是靖顺法并没有回应, 还扬起手臂作势要打女儿。

不过他热情地将女婿和记者迎进家门,还没等说明自家情况,靖安义的母亲也回来了,一见到4年未见的女儿,她一把搂过去,哭个不停。

说起女儿的出走,母亲泪水涟涟,欲言又止的样子,似有难言之隐。

过了许久,她才说起这段不愿提及的往事。

两段婚姻

原来,靖安义在河南已经有过2段婚姻。

在她20岁时,不顾父母劝阻和第一任丈夫走到一起,可是这段婚姻却并未给她带来幸福。

婚后不久靖安义就怀孕了,在一次产检中查出胎儿畸形,于是第一任丈夫便拉着她打掉了胎儿。

靖安义也因此受到刺激,患上严重的抑郁症。

第一任丈夫非但不给她治病,还借机殴打她。

两人结婚不到一年,靖安义就被丈夫送回到娘家。

後来,在父母的张罗下, 把她许配给第二任丈夫郭亮。

郭亮幼年丧父,母亲是聋哑人,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穷,直到32岁都没有结婚。

所以,他不嫌弃靖安义,简单摆了几桌酒席,便将靖安义迎娶进门。

没想到正当两人准备补办结婚证的时 ,靖安义却从郭家逃跑了,这一跑就是4年。

因为此事,郭家和靖家大闹一场,搞得很不愉快。

那靖安义为何从郭家逃跑呢?

靖顺法夫妇却连连摆手,说道: 「都是过去的事了,就不提了。」

聊了半天,两位老人这才腾出眼来打量这位新女婿。

他们看胡长青长得端正,又是一副憨厚老实的模样,很是满意。

可是当胡长青表达了此行的目的后,二老又面露难色。

靖安义的母亲说道:「你看我们这破落院门,就知道家里过得如何了。」

她表示,平时要照看三个孙儿,已经分身乏力,实在没有精力和时间帮忙照看外孙女。

看着岳母还不到60岁,就已经满头白髮,胡长青动了动嘴唇,没再言语。

又过了片刻,他才说道: 「要不这样,我把娃娃抱走,把女儿留给你们,反正她自己也想留在河南。」

靖顺法一听,立马说道:「她不能留在这里,必须跟你回湖南!」

胡长青却表示,他尊重妻子的选择,如果她想回湖南,则会带她走。

众人将问询的目光移向靖安义,她却低着头不肯说话,在记者的再三劝导下,她才说道: 「我想留在河南。」

女儿的回答,显然没能让靖顺法满意,他对着女儿狠狠地瞪了一眼,又重重地叹了口气。

就在这时, 一直没有再娶亲的郭亮得知靖安义回来了,也带着本家堂哥上门。

艰难选择

两任丈夫一见面,气氛立马变得微妙起来。

36岁的郭亮表示,不会计较当年的事,如果靖安义愿意留在老家,他愿意「再续前缘」。

两任丈夫都先后表态了,就看靖安义如何选择了。

众人再次把目光移向靖安义, 她显得更加紧张了,靠在大门上不住地晃悠。

毕竟有郭亮在场,父亲靖顺法不好意思再直接表态,让女儿回湖南了。

他只是焦急地追问道:「你到底走还是留?」

靖安义又思索了许久,突然没头没脑地指着郭亮,语速很快地说道:

「我让你带我去买衣服,你不去还要打我!」

此话一出,郭亮尴尬不已,靖顺法听了更是火冒三丈,冲着女儿的头狠狠打了一巴掌。

这一巴掌震住了在场所有的人,靖安义也顿时嚎啕大哭。

胡长青反应过来,护住妻子的头,帮她戴上棉服的帽子。

「她还是个病人,您怎么能打她呢!」胡长青心疼地对着岳父说道。

此时,他心里也明白了,如果妻子留在河南,不会过得幸福。

他对着众人说道,要带妻子回湖南继续生活。

听了这话,郭亮没有言语,悻悻然离去。

而靖安义的母亲急忙将他们的行李箱拉出来,连午饭也不留,火急火燎地赶着他们出门。

记者实在看不下去了,问道:「不留他们吃个午饭吗?」

老两口一副如临大敌的表情:「让他们在外面吃吧,赶紧走,赶紧走啊!」

接着就连人带行李将他们推出大门。

胡长青再度拉着还未打开的行李箱,一路抚摸着妻子的头,柔声地问道: 「你爸爸没把你打疼吧?」

就在这时,靖顺法骑着摩托车追到村口,从兜里掏出 500元钱塞到胡长青手上:

「家里只有这么多了,你拿着在路上给她们娘俩买点好吃的。」

有人说, 「心里很苦的人,只要一颗糖就能填满所有的苦」。

胡长青面对岳父突然的善意,顿时感动不已, 他忍不住红了眼眶,胡乱地擦了几把眼角的泪水。

靖顺法也没再说什么,拍了拍女婿的肩膀,再次骑车离去。

这趟认亲之旅,以失败告终,胡长青心中没了指望,也彻底认了命。

「把她留在这我怎么能放心呢,说不定命都没有了,跟着我好歹有口饭吃。」

爱心救助

朴实的话语,真挚的感情,就连记者也被打动。

她决定再尽最后的努力,帮胡长青一把。

在记者的帮助下,胡长青带着靖安义来到大医院检查。

靖安义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,必须常年服药才能缓解。

不过医生表示, 这种病可以在当地申请大病补助,需要自费的部分很少。

得知这个消息,胡长青脸上的神情轻松了不少。

随后,记者又找到当地民政局,反映了胡长青一家的情况。

没想到工作人员早就对他们一家进行了定点帮扶,还申请了低保。

由于靖安义的户口不在本地,所以她的低保一直无法办理。

先前他们多次催促胡长青将妻子的户口迁过来,但因为各种原因,他一直推脱未办。

不过在得知靖安义背后的遭遇后,工作人员表示, 每年会额外帮他们申请一笔临时补助,来减轻胡长青的压力。

对于记者和工作人员的帮助,胡长青激动地连连鞠躬,不知道用什么言语表达谢意。

随后一家三口回到简陋的家里,趁着阳光正好,胡长青端出脸盆,帮妻子洗头。

洗发膏不知被妻子扔到哪里去了,胡长青便挤出洗洁精,耐心地帮她洗着头髮。

他又像教育小孩似的叮嘱道: 「每天早上要洗脸刷牙,晚上要洗脚呀,这都是必须做的,知道了吗?」

靖安义此时状态很好,开心地回应着,还不时地跟丈夫打趣一番。

破旧的院子里,传来一家人的欢声笑语……

结语

善良的胡长青,因为自己淋过雨,所以义无反顾地为靖安义撑起一把伞。

在这把伞下面,虽然没有富裕的生活,但是靖安义获得了最好的礼物, 那就是爱。

而胡长青这颗善良的心,也正因为在苦难的生活中,才更加显得熠熠生辉。

希望胡长青一家人的生活,能越来越好。

也为善良的记者和民政局工作人员点赞!

用戶評論

2023/3/24 13:43: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