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家装修富丽堂皇的大饭店门口,一位80多岁的瘦弱老人,躺在冰凉的地上,
边撒泼打滚,边骂道:「你太没良心了!自己的亲生父亲都不赡养,还是人吗?」
饭店的主人,也是老人的女儿,却对躺在地上的父亲漠不关心,甚至连看都不想看一眼。
而她说的话更让老人伤心: 「我有钱,但宁愿把钱给流浪汉,也不会给你1分钱!这都是你自找的,活该!」
父女之间,到底发生了什么?
老人名叫曾民,已经84岁高龄的他,身患高血压、心脏病等多种疾病,可是生活却十分凄惨。
住在一处摇摇欲坠的破房子里,连门都没有,寒风直往屋里灌,充其量只是个窝棚。
他的全部生活开支和医药费,仅靠每月100多元的低保支撑,这显然是不够的。
没办法,他只能精打细算。
即使1天只吃1碗泡面,也不能保证填饱肚子,有时还要拖着病体,捡柴烧水,挖野菜充饥。
曾民过得如此凄惨,难道是孤寡老人?
可如果是孤寡老人,国家政策这么好,会让他在养老院安享晚年。
这是怎么回事呢?
其实,曾民有6个子女,子孙满堂,虽然有3个子女不幸因病去世,还剩下2个儿子和1个女儿。
其中1个儿子曾模友就住在曾民附近。
为什么他都对父亲不管不顾呢?
63岁的曾模友和父亲的命运,有惊人的相似。
他住的房子也是破败不堪,家里一贫如洗。
曾模友苦丧着脸说:「不是我不孝,我连自己和孩子都养不活,哪顾得了他呢?实在是有心无力啊。」
曾模友和妻子生育有3个儿子。
其中2个儿子都患了重病,尽管四处借钱,还是没有挽回儿子们的生命,只能落个人财两空。
妻子无法承受贫穷带来的困境,抛下正在上国中的小儿子,和曾模友离了婚。
曾模友只靠平常打点零工,勉强度日,自顾不暇,只能偶尔给父亲买点米面,其他的就没办法了。
曾模友表示,父亲的另外2个子女,曾模学和曾模芬,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和妹妹。
两人经济条件都非常好,曾模芬在城里开着大饭店,资产少说也有上千万。
他们把亲生母亲王田友接到城里,全力尽孝,照顾得无微不至,晚年生活幸福美满。
从城里到老家,只有1个小时的车程,他们却从不回来看望父亲。
为什么2个子女只赡养母亲,对父亲却不闻不问呢?
看来,只有找到当事人,才能了解清楚。
曾民带着记者,上门找2个子女要赡养费。
他先来到儿子曾模学家,可敲了半天门,一直无人应答。
不知道是躲了起来,还是凑巧不在家。
曾民没有灰心,又找到女儿曾模芬的饭店。
没想到,饭店的工作人员连门都不让他进,只说老闆有交待。
经过记者的耐心沟通,曾模芬才露面,却直接拒绝了父亲的请求。
曾民见女儿态度坚决,便躺在地上,撒泼打滚,以此要挟女儿。
女儿不为所动,还表示:即使把钱给街上的流浪汉,也不会给父亲1分钱,这都是他自作自受。
说完,曾模芬撇下躺在地上的父亲,只顾转身离开。
曾模芬的表哥一见曾民,就气不打一处来,破口大骂:「你只管生不管养,孩子小的时候,连个名分都没有。」
「现在老了,却三番五次地跑上门闹,要儿女赡养,真不要脸!」
表嫂也打抱不平:「40多年前,扔下孩子不管,只顾自己快活,老了找上门要孩子拿钱给你养老,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?」
这是怎么回事呢?
年轻时的曾民,和原配妻子陈茗育有四个子女。
曾民是走街串巷的手艺人,在那个年代,手艺人很吃香。
在这个过程中,认识了年轻漂亮的王田友。
王田友的丈夫因病去世,留下一个儿子,生活过得十分艰难。
曾民对娘俩嘘寒问暖,经常接济他们的生活,这让王田友很感动,觉得找到了依靠,两人便生活在了一起。
可她不知道, 曾民对她隐瞒了已娶妻生子的事实,只想家里红旗不倒,外面彩旗飘飘。
直到接连生下儿子和女儿,王田友要和曾民领结婚证,给孩子一个名分,也方便将来孩子上学。
曾民这才吐露实情,王田友不能接受孩子是私生子,自己是小三,坚决要曾民和原本妻子离了后,和自己结婚。
曾民不想和王田友纠缠,居然一走了之,此后,再也没有联系。
可怜的王田友被这段感情伤得太深,从此后,下定决心,再也不找丈夫。
自己就是累死,也要把3个孩子抚养长大!
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,妻子还是知道了曾民的荒唐行为。
她性子弱,只把委屈憋在心里,整日郁郁寡欢,後来抑郁而亡,3个孩子也因病去世,只剩下曾模友。
时光飞逝,转眼间,40多年过去了。
曾民已经80多岁,体弱多病,晚年凄凉,他抚养长大的曾模友是「泥菩萨过河,自身难保」,没有能力赡养他。
这时,他想起和王田友生的两个孩子,又打听到他们经济条件不错,便想让他们出钱,给他养老。
一直以来,曾模学和曾模芬都认为,父亲早已去世。
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,从来没有出现过父亲,只有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他们抚养长大。
如今,突然出现的父亲,不但不对当年的行为感到愧疚,还用耍无赖的手段,逼迫他们养老,这令他们无法接受。
同时,父亲的出现,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屈辱历史,王田友和2个孩子都对曾民恨得牙根直痒痒。
眼看子女坚决不赡养他,一气之下,曾民把3个子女都告上了法庭。
後来法庭判定,3个子女每月支付赡养费600元,生病治疗费用3人平摊。
曾模学和曾模芬不愿意执行法庭判决:「这不是钱的事,他没有养我们小,凭什么我们要养他老?」
曾民要求强制执行,他们还是拒不执行,对这个父亲,他们感觉不到一点亲情,反而只有被抛弃的怨恨。
结语
曾民对婚姻不忠,背叛妻子与别人发生婚外情,导致妻子积郁成疾,蕞终去世,犯了大错。
而他错得更离谱的是,只图自己快活,明明不想和王田友结婚,却和她生育了两个孩子。
而他生而不养,需要承担责任时,竟然一跑了之,杳无音信。
40多年后,如今的他,年老体弱,生活没有依靠,才想起子女,张口就要他们赡养自己。
对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负心汉,难怪子女宁愿违背法律,把钱捐给流浪汉,也不愿养他。
曾民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,是他自作自受,不值得同情。
自古以来,种善因,结善果,种恶因,得恶果。
如果年轻时对家庭有责任心,有担当,尽自己所能,抚养孩子健康长大,就能享安享晚年。
如果年轻时只为自己着想,不计后果,不顾及家人感受,落个晚年凄凉的下场,也怨不得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