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比以前普遍提高,对孩子也越来越宠爱,尤其是家裡孩子比较少,家长一般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,可是无论再怎么爱孩子,也不能纵容孩子的一些坏习惯,否则孩子将来很容易成为不孝顺的白眼狼。如果孩子有这四大表现,说明已经被惯坏了,如果超过6岁再想改,就真的很难了!
教育家叶聖陶说:
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。
拉开孩子差距的,往往不是智商,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。
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,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,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。好习惯如此,坏习惯更是这样的。
有些坏习惯,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就会「污染」孩子的内心,抑制孩子潜能的表达,成为孩子性格中的弱点,对他整个人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。
无视别人说的话
收拾玩具、自己拿水喝,当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爱做的事,一次、两次、三次,甚至四次,他仍然像没听见一样,这时你不能忽视了。
因为这样下来传递的资讯是:漠视大人的指令无所谓。
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训练他可以等待提示,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,如果你纵容孩子继续这种行为,你的孩子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,並极有控制欲。
纠正孩子的坏习惯:
不要在房子的另一侧跟孩子说话,走到她面前,告诉他该做什么。
谈话时,让他看着你,並且回答「好的,妈妈。」轻抚她的肩膀,呼唤她的名字,关掉电视都会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。
如果他不听话的话,告诉他後果是什么。
当五岁的沫沫开始「选择性听取」时,他的父母决定採取措施。
他们告诉孩子,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复要求他做事的话,比如说来吃饭或洗澡,那么那一天他只能看一个动画片,(通常他可以看两个)或者那一周他将损失一个外出遊玩的机会。
如果他们不得不提醒他两次的话,一个动画片也不让看了,或两天不能出去玩。妈妈们该努力做到不让步,否则的话,他会继续这种坏习惯的。
无视规则
朋友的儿子是一个常常秉承「能动手就不瞎嚷嚷」原则的熊孩子。
一会打了那个,一会抓了这个;吃饭时间不吃饭,睡觉时间不睡觉,毫无规则感可言,弄得她整天心力交瘁,只顾着为此和学校打交道。
简单的是非对错,应有的礼貌教养,应遵的道德底线,得守的规矩原则,绝对是孩子人生重要的一课。
孩子很少有不熊的,他们好奇心强,大多顽皮爱动,这是天性使然,所以熊孩子並不可怕。
可怕的是藐视甚至无视规则的熊孩子,因为无视,所以不遵守规则,所以把规则当儿戏,百无禁忌,随心所欲,不受道德约束,甚至衝破法律底线。
小时候无视规则,也许不用承担任何责任,但等他走入社会,他才会发现外面不会有人对他宽容给他谅解。
一个无视规则的人,轻则不受欢迎,诸多责难,重则处处碰壁、甚至锒铛入狱。
纠正孩子的坏习惯:
3岁半到6岁时,是孩子建立规则感的关键时期。
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,説明孩子形成基础的规则意识。
除此之外,如果孩子出现了不当行为,要让他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一定代价,比如适当剥夺或者延迟满足一次他最在乎的东西,或者最想做的事情。
通过规则感的建立,孩子让他知道,做了错事,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我对孩子的规则意识的灌输,是先从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,坐地铁乖乖安检,等餐需排队这些小事开始的。
有一次小新要带着氢气球进地铁,被保安拦下来了,小傢伙不乐意偏要带进去。
我开始郑重的给他解释带气球坐地铁的潜在危害。
「我保证能拿好我的气球,不让它乱跑也不可以吗?」
「万一你拿不好呢?一旦气球飞了,造成了危害,那个损失将是很大的,甚至会危及别人的生命。气球和生命,哪个重要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