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好文分享】你是给予者,还是拿取者? Are you a giver or a taker?
今天在 Discovery Science 看到一个很有趣的实验。
教授把同学们分成4组,每人给一块美金。然後给同学两个选择-「give 」or 「take 」。
选「give 」的人,要捐出自己的一美元,放在桌子正中央。 选「take 」的人,则是将美元佔为己有。
最後,教授会统计桌子上所有的钱,double the amount (将总数乘以2) 然後还给大家。
所以,如果一组10人的团体,全体都捐出所有,就可以拿回20美元。等于除了收回自己的1美元,还可以赚1美元。
一开始的时候,大家都选「give 」, 第二轮的时候,20变40美元,每人都有4美元。哇!赚翻了!
但是,这时候开始有人改只「take 」 了。
比如,第二轮结束时,每人都有4美元,但第三轮的时候,有一半的自私鬼保留了自己的4美元,只有5人拿出自己的4美元,20美元double 之後,再分回给10个人,一人分4美元。
但是这样的话,那些保留自己的美元的自私鬼,就有8美元了。但是「give 」的人,还是只有4美元。
于是,「give 」人慢慢变少,少到後来,全部的人不得已,全变「 taker 」, 因为资源越来越少。一直「give 」人,会失去一切。
最後,所有的组,全部变成「takers」!
Game Over ! 所有的美金变成死水。几个短视近利的人,最终拖垮全组。
然後,更有趣的实验来了!
教授让大家重头开始,但是改变了遊戏规则: 这次大家可以在每一轮结束之後,自由更换到别组。
然後,惊人的事发生了,慢慢的,「giver 」开始选择跟「giver 」同一组。同样格局的人,拥有相同的默契。经过好几轮之後,慢慢形成赢钱的团队。
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实验。实验的结果衍生一个推理:
「跟越多的自私鬼共事,一直不断的付出,可能不会让你有长远的益处外,还会让你严重耗损。」
但很多人常常在生活中,因为碍于小团体,小圈圈,甚至是同一个家庭的成员,必须被迫包容这这些自私鬼行为,最後造成悲剧。
节目探讨到,为什么相同类型的givers 一起创业,能获得较高成功机会的原因。还有,制式的公家体系,为什么常常没有效率,也可能源自一样的问题。
这代表了带头的人,是否应该思考如何改变遊戏规则。
回归生活面,要当一个乐于付出的人,还是要慎选对象,才能互惠长久。
所以,勇敢的剔除那些只会利用你、耗损你、欺骗你、背叛你的自私鬼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