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游记》中隐藏的恐怖真相,你知道多少?当队长把原着倒过来读,原来从来到尾都只是一场悲剧。
佛祖、神仙不再伟岸,唐僧一直在步步为营,连八戒、沙僧也自甘堕落,最惨的是白龙马,而心中始终坚持正义的,只有“斗战胜佛”—孙悟空。
今天就让队长来揭秘,《西游记》倒读后,到底有多细思极恐!
01 倒读《西游记》
本期视频开始之前,队长先做一个小调查,你知道我国第一部《西游记》是何时拍摄的吗?队长不难猜测,评论区最多的答案应该是“82年”,因为这一年拍摄了我们熟知的86版《西游记》。
然而鲜有人知道的是,早在民国时期也曾上映一部《西游记》,选自原着中第72 、73回,又名《盘丝洞》。
这部戏上映后在上海滩大火,社会上反响剧烈,单从电影质量来说,这个版本的西游记在当时绝为上乘。可碍于种种原因,这部电影成了“禁片”。有人说是太伤风败俗,完全靠牺牲色相博眼球,也有人说是过于怪力乱神,不符传统观念。
可实际上,更多人却是盛赞有余,称这部作品足够优秀,只可惜生不逢时,直到2013年挪威电影节,这部电影才被奉为艺术片。
那这个版本的《盘丝洞》与我们熟知的86版《西游记》,到底有何不同?当我们倒读原着时,或许找到了答案。
既然是倒读,唐僧师徒四人开局身怀西天真经,奉如来佛祖之命,带着八部天龙小白龙,前往东土大唐传教。一路上翻山越岭、妖魔鬼怪不断,若只看战斗力,大闹天空的孙悟空,能孤身一人杀个有来有回。
可打着打着发现,这些妖怪都是有后台的,一会是菩萨的孩子,一会又是如来的亲戚,八戒和沙僧愈发觉得这个世界黑暗,遂而一人跑去了高老庄,一人钻进了流沙河,去他的“西天美梦”,倒不如做个妖怪逍遥快活。三大战力仅剩孙悟空,一路斩妖除魔,护送唐僧安全抵达东土大唐。
打得妖怪多了,天庭不满之声愈发浓厚,玉帝也顶不住臣子们唠叨,找到了如来并达成协议:我们能允许唐僧安全抵达大唐,但孙悟空这个“刺头”必须得办。
不想失去好日子的如来,一番运筹帷幄之下,小白龙重伤掉落山涧,而孙悟空则被压到了五行山下。
至于一人抵达大唐的唐僧,正如电视剧中初离大唐那样,万人相逢、皇帝亲迎,以“御弟”身份一生荣华富贵。
就这样时间过去了500年,逃离五指山的孙悟空心中不满,怒而打上天庭,将这天地搅了个天翻地覆。
毫无招架之力的天庭,无奈找到了下界为妖的八戒、沙僧,许诺只要杀了孙悟空,就分别赐封“天蓬元帅”和“卷帘大将”。这兄弟俩稍加合计,有个正经工作总比当妖怪强,继而三人开始了兄弟相残。
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,不忍对二位“弟弟”出手,孙悟空找到了菩提祖师解惑,最终选择自封修为回到了花果山,陪猴子猴孙安度晚年后,心中再无牵挂的“孙大圣”,化作了一颗石头。
作为四大名着之一,《西游记》表面上讲述的是降妖伏魔、不畏艰险的故事,再配以BGM《敢问路在何方》,满满的正能量传递。可同时,西天取经的故事,确实是疑点重重,就比如“真假美猴王”!
02 真假美猴王
西游记取经路上,孙悟空最爱喊猪八戒“呆子”,然而当“真假美猴王”之后,孙悟空却改口只喊“八戒”。是孙悟空自己变了,还是说,有人让孙悟空变了?
《西游记》作为一本神魔小说,却引得众多有志之士研究探讨,起初队长一度不解,可当我开始研究“孙悟空”后,才发现《西游记》能被奉为“四大名着之一”,真的没有表面看上去简单。而在队长看来,原着之中最大的“阴谋”,可能就是真正的孙悟空其实早已死去。
“真假美猴王”一回中,为分辨猴子和六耳,二人请便了天庭神仙,可却无一人能辨真假,直到来到神兽谛听面前。谛听明知道真假,却不敢揭露真相,美其名曰怕“假猴子”大闹地府。
可当时“地藏王菩萨”就在一旁,即便六耳法力不输悟空,战菩萨尚为时早已。有些队员或许还记得,谛听在与地藏王耳语时,最后四个字说道“佛法无边”,最厉害的佛是谁?西游记中当属如来无疑。
为何在此时提及如来?如来和六耳又是什么关系?答案显而易见,因为如来就是六耳的后台。那如来为何要弃孙悟空而选择六耳呢?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孙悟空的师傅“菩提祖师”。
作为创世之初的存在,菩提道行之深,绝非天庭伪仙可比,且和如来还是师出同门,只不过不知二人间有何密辛。菩提会的,如来也会,这也就能解释,为何六耳猕猴懂得七十二变和筋斗云,因为是如来教的。
当后来孙悟空再回方寸山,菩提祖师已只闻其声不见其人,那菩提去哪了?又为何不见自己的徒弟?很明显菩提被孙悟空暴露了,同时又不想过早和如来对上,这才选择了消失。
早在孙悟空拜师方寸山时,菩提就曾千叮咛万嘱咐,切不可对外透露师承。说白了,当如来见到孙悟空施展“七十二变”和“筋斗云”时,就早已开始谋划“找到菩提”。
后来,当菩提选择消失后,孙悟空之于如来,早已无用武之地,且这个猴子桀骜不驯,着实难以控制,反倒是足够听话的六耳猕猴,倒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其实西游记中类似的伏笔还有很多,当我们抛开对这本名着的固有观念,重新回到吴承恩的框架中时,就能理解《西游记》以前为何会是一本“禁书”!
03 西游记为何成为禁书?
西游记为什么是禁书?千百年来又有几人读懂?西游记虽是以唐朝为时代背景,可一旦代入作者吴承恩角度,其实讲的就是明朝嘉靖皇帝的那些事,而取经五人组,说白了就是嘉靖一个人,这点也非常明显。
故事主线以唐僧为引,传递出了非常明显的四字标签“唐朝和尚”,可实际上吴承恩也就只是借个“壳”。至于“沙和尚”也是“沙门和尚”,虽有和尚二字,可很难将其归类于“正经和尚”。
至于白龙马,吴承恩表达得更加直白,古时皇帝喜自称“真龙天子”,吴承恩也是个不信邪的主,就是非得要你有个“马身”。
至于孙悟空名字由来,“孙”就是“猢狲”得“狲”字去兽旁。而剧中唯一喜角“猪八戒”,其名字更是大有说法,明朝是老朱家的,而猪八戒就是朱元璋和嘉靖的结合体,“猪悟能”你细细品味,不正是“朱无能”吗?
不管是孙悟空三兄弟,还是各种妖魔鬼怪,吴承恩非常直白地在讽刺社会乱象。至于为何要以佛为主线路,是因为吴承恩真的不喜欢“道士”。基于嘉靖信任,那个时期的道士用“呼风唤雨”形容毫不为过,既然道教盛行,吴承恩偏反其道行之,大推前朝遵从的“佛教”。
车迟国斗法一回中,三清殿门前的对联也有影射。上联为:雨顺风调,愿祝天尊无量法。下联是河清海晏,祈求万岁有余年。乍一看并无问题,实际上就是在嘲讽道士打着“让嘉靖长寿”名号,从而霍乱朝纲。
或许这也是为何吴承恩笔下的和尚,大多皆“不僧不俗”,拐了十八个弯,无非就是在嘲讽呼风唤雨的道士,终究不过是朱家的奴隶。
在固守的封建王朝,吴承恩此书绝对是“大不敬”,再想一想朱元璋的“小心谨慎”,《西游记》能成为禁书,队长看来毫不意外。
好了,本期视频到此告一段落,你认知中的《西游记》还有哪些伏笔,请在评论区告诉队长,我们下期再见!